8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还主要是理论的推算。
关键在于加速改革阻碍自主创新的原有体制机制,如果体制机制改革迟缓,就有可能使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次时间差培育原始型创新能力,如果等美国人从经济危机中复苏,我们与美国还是处在不同生产发展等级,就会遗憾失去一次极好的历史机遇。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一战略思路深入揭示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特征和未来目标,将引领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错综复杂。在国家外汇储备以及财政信贷资金与人民群众的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体制机制障碍。
同时全球经济危机也为我们提供了赶超美国的时间。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摘要]我们在建设企业的过程中,不要去碰触底线,有法律的禁止的底线,不要碰它,法律限制的,也要经过一个审批的手续。
但创新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是是在实验过程中。过去的高增长能一直维持吗?这不符合经济规律。第三产业不发展,我们在后工业化时代就很难有较大的进展。第三,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的农业还大有前途。
实际上,我们整个经济已经开始向后工业化在转变了。转变发展方式,是我们一直没有走好的一条路。
我们不认为中国的农业跟发达国家一样已经走到了顶点了,不是的,很多地方还在搞扶贫开发,就是致力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并且能够使农业真正走向产业化的道路。我这里有三个清单,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中国怎么样?我们应当看到,既然第三产业的比重占到了51%,这就表明我们进入到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也就是进入到后工业时代的初期。现在企业搞创新时,在实验期间,得不到政府减税的鼓励,直到做成功了能够上市了,能够在市场上销售了,这时候才减税。
如果没有结构的调整,那么我们距离世界制造业顶尖的位置是越来越拉远的,而不是逐渐靠近的。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什么——高端的成套设备的制造业要占主要地位,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这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大家来做,归根到底还是要创新。中国为什么在国外没办法发展,他没有品牌,因为要借人家的品牌。
第四句话:把消费者或者说把顾客留在国内。这样,那些投资者,让那些民营企业家心里就定了。
这还不算,对农业也有规定,汉中地区的农田不准使用化肥、不准打农药。今年夏天又出了件时髦事,就是到日本去的旅客纷纷买书包。
第二,第三产业还要继续发展。因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常有一句话叫民营企业要合法经营,这句话也不错,但不好操作。在西方发达国家,大概第三产业占的GDP比重在60%—70%。洋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但也不让使化肥不让打农药,而且,当地禁用农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县属于朱鹮保护区。还有一个是汉中的勉县,有一个古文化展场定军山,黄忠刀劈夏侯的地方,也是走脱贫致富、因地制宜的路子。所以这样的话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服务业都跟过去一样的,板着面孔坐在那里,你要请他服务等于是求他。还有一个县叫做一个留坝县,与汉代张良封的留侯有关,这个地方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地方。
汉江这条大河贯穿汉中市,还有下面的安康市,这个水是要灌进丹江口水库的,丹江口水库要向北京、天津输送水资源的。说民营企业不违法经营,对方举证。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制造业世界领先地位,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的差距,这样,我们的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的方面,保持6%—7%增长率是可以做到的。今年统计局第三季度公布的数字,有个很值得大家关注的点,就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在中国的GDP中已经占到了51%
当时准备金率提到20%、利率提到3%,在全世界利率热的情况下提到3%,这是对的。按照正常的情况,40几个月的通货紧缩,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低于潜在增长速度的。政府这时候的作用是托底,社会政策托底,使产业优化的进程能够尽快发生。现在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都是前几年两次过热的后遗症,2004年—2007年一次。
第三个作用,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专业化的作用。我们不能把现在的通货紧缩当做常态吧,如果说新常态再比起旧常态,我们不能把过去14%的过热增长、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作为老常态吧。
但是四五年过去了,中国经济的过热消失了,处在相对过冷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继续实行这些政策就过时了。低迷时期怎么造成的呢?是因为前面发生了过热,还有很多政策性的问题。
但是紧急情况下动用一些行政的手段也是必要的。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地促进这种淘汰。
但是经济波动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随着这个变化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政策。前面两个作用加起来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而且会有很积极的成果。我记得2001、2002年的时候,也就是上一轮经济调整到了尾声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通货还在紧缩,价格还在下降,但是企业的利润开始增长,因为利润增长企业的投资开始增长。第四个作用,就是结构真正在调整,14%的增长期内的结构,2010年的时候10%以上的结构,那一定是投资过多,房地产泡沫。
中国正常的增长潜在的增长率从来不在10%,世界上各种研究小组算来算去,算出中国的正常的增长是7—9%,有一个十年是8—9%,有一个十年是7—8%,我们现在是7%左右。现在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是产能过剩、通货紧缩,我们连续44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为负,上一次90年代的时候是31个月,现在是44个月。
但是现在我们正在进行调整,过热之后我们现在属于萧条期、低迷时期。第二:宏观政策是有时效性的。
而现在这些正在逐步弱化,我们一些新的产业在增长,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加上我们的收入水平也到了一定的程度。经济过热的时候没人被淘汰,谁都有碗饭吃,现在,大量的过剩产能和过剩企业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